企业参与保障房建设是大势所趋。 自上月28日,温总理抛出未来5年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计划以来,保障房就成为楼市最热门的话题。仅以今年的1000万套保障房计算,总投资规模就需要1.3万亿,以5%的净利率计算,这块的利润会在650亿元左右。这块蛋糕对于超大型企业而言,无疑是极具诱惑、无法放弃的。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将如此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推向市场,必然会使部分中低收入者放弃或者暂缓通过购买商品房满足居住需求,转投保障性住房或者租赁市场,从而对中低档商品房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这些最终都会体现到企业成交的下降、业绩的下滑上。而通过参与保障房建设,可以弥补企业在这方面的损失。 而从客观的方面来看,今年保障房建设指标已经逐级分配到了各省市相关单位。在土地出让中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成为各地确保完成建设指标的有效途径。在土地出让制度变化的新形势下,如果企业不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就等于直接丧失了拿地的机会。因此,积极参与到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来,不仅仅是企业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改善企业社会形象的主观需求,也是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端住宅短期应尽量规避,长远看仍有机会。 在保障性住房被热议的同时,高端住宅在近期则受到了市场的冷遇。根据CRIC对重点企业的监控数据,新年以来主要城市高端住宅推盘量大幅减少,从已推盘项目的销售状况来看,成交也是差强人意。短期来看,在限购和差别化信贷的双重压力下,高端住宅市场成交缩水在所难免,企业应当尽量规避,缓推或者少推高端项目。 而长远来看,由于收入差距仍处于放大的趋势,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的出台,无疑确定了今后住房市场双轨运行的机制,即低收入群体依靠保障房决绝住房问题,而高收入群体则通过商品房来满足居住需求。这种双轨格局将会对中国未来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意味着当保障房建设初具规模之时,也就是商品房重归市场化之日。这是双轨制格局下的商品房市场,将会与当前市场存在较大的区别,成为以满足高收入群体需求为主、以提供高端住宅产品为主,真正市场化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