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玉山和老伴膝下无子,养大的唯一亲侄子也去了新疆,20多年没回来过,只有侄媳妇回来看望过老人一次 滑县后五里屯村,几名村民围在一起烤火,他们在商量搬迁后咋生活 河南林州太行山深处,村民住在已有上百年历史的、用岩石搭建的房屋中 杀好鸡鱼,蒸好馒头,等待家人回家过年 十一假期,带着孩子回到老家,草木丛生,孩子很好奇
我们已悄然长大,而承载着美好童年记忆的老家,如今却已面目全非。连日来,河南商报刊发的“老家”系列报道,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不少读者或来电或留言,讲述老家故事。
今天,我们刊发部分读者、网友的来电、留言、供图,以及对他们的采访,向大家还原一个不同视角下的“老家”。
河南商报记者 肖风伟 王向前 杨慧俊/文
河南商报网友/图
故事1
村子消失,父母就会来城市了
讲述者:“柳公” 河南商报论坛网友
家乡:豫东
“我想让老家的小村尽快消失。”河南商报论坛网友“柳公”语出惊人。
他老家在豫东平原,村里不到200口人,村里小洋楼很多,楼内却空空荡荡。有钱的都在城里扎了根,留下的就是有点钱又不太多的人,或者不愿舍弃土地的人。
“柳公”说,让父母来城里,他们不习惯。父亲说,住城里单元楼,就像住监狱。没办法,还得让他们去住村里的小屋。
“如果城镇化步伐加快,老家的小村庄就会很快消失,父母就不会坚持不来城里了。”“柳公”说,这样,过年他就不用回老家,省去多少路途奔波,省去多少牵挂。
故事2
高速通了,回老家半天就能到
讲述者:“一杯清茶” 河南商报论坛网友
家乡:信阳商城长竹园乡
交通变好了,回家便捷了这是大别山腹地网友“一杯清茶”最深的感受。
“一杯清茶”说,打开河南地图,最南端就是他的家乡信阳市商城县长竹园乡。
第一次来郑州是在1998年,为上学而来。那时,到郑州没有高速公路,卧铺车在路上颠簸十来个小时才到目的地。感觉家乡离郑州很遥远,每次离家不亚于“出国”。
如今,坐车回商城全程高速半天就能到。
从县城到乡下老家的路也不赖。几年前,贯通河南、湖北的216省道从村子通过,开车从县城到家一个小时都不到。
这些年,通讯也方便了,几年前,村里多了个移动信号塔,打手机不用再往山上跑。
故事3
乡下没污染,假期都在老家过
讲述者:牛先生 郑州某单位保安
家乡:巩义高山村
牛先生,61岁,郑州某单位保安,老家在巩义市芝田镇高山村。
每逢节假日,牛先生都会回老家住一段时间,他的感觉是,老家越来越好了。
其实,牛先生5岁时就和家人搬到了郑州市。之后,牛先生一直在郑州工作、生活。
但他对老家还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农村,可以吃没有农药的蔬菜,呼吸新鲜空气。”牛先生说,老家的窑洞一直保留着,有5间房子,每逢节假日,他都会回去住几天。
让他感动的是,这里依然民风淳朴。
“回老家了,乡邻都让我去他们家菜地摘菜,不要钱。”牛先生说,相比老死不相往来的城市生活,他更珍惜这难得的乡村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