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拥有晚宴最终解释权
9月30日,随着主持人宣布巴菲特盖茨媒体见面会到此结束,一场被中国企业家、媒体和公众误读的慈善“闹剧”终于收场,正像巴菲特一开始对记者说的,“我们此次中国之行从来就没有劝捐的打算,我对中国及中国的富豪并没有像在美国那样了解,所以从来没有和中国富豪提及劝捐之事,这次只是一次普通的聚会,互相交流慈善心得,相互了解。”盖茨也表示:“西方国家的企业家从事慈善工作已经有很多代,他们已经形成成熟的慈善理念和模式,而亚洲国家大部分是新兴国家,许多富豪是第一代,他们很重要,他们更需要成熟的慈善理念和理性的慈善行为,把钱用好是最重要的事”。
巴菲特认为,中国慈善发展会超过美国,并告诉准备投身慈善的人们“不要怕失败,以前我们都有许多失败。”他还说,对中国而言,现在这一代人是“关键的一代人”,当今一代成功的企业家将有机会引领并激励后来人为慈善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除了中国之外,巴比明年还要在印度举办同样的活动。
陈光标“捧臭脚”有点失败
慈善家陈光标最喜欢沐浴在镁光灯下,在慈善晚宴上,他第一个宣布自己“裸捐”,并将其作为“见面礼”送给巴比,然而他的“裸捐”却并未得到巴菲特和盖茨的认同,“每个人都每个人的财富观念,慈善方式各不相同,我们不去评论任何人,中国的慈善理念和美国的慈善理念也有区别,捐多少并不重要,关键是如何把慈善做得更好。”出席慈善晚宴的企业家们多数都不同意陈光标的“裸捐”观点。觉得在当前国情下,裸捐较极端,应将更多资金用于企业发展。
陈光标就是与众不同,他还特别破坏了巴菲特盖茨制定的慈善晚宴的规则,带着不满18岁的儿子出席了慈善晚宴,并在他的软磨硬泡之下得到了主办方的允许。“组织者原本要求下一代是成年人,但经过沟通,我儿子被允许赴会”。
刘沧龙邀请巴比到四川
作为四川受邀并出席“巴比”晚宴的四川企业,宏达集团董事长刘沧龙和副总裁刘德山在结束晚宴后,第一时间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据刘德山介绍,整个晚上气氛十分轻松、友好和坦诚,完全就是一次朋友的聚会与交流,并非外界此前盛传的那么神秘。“活动分交流、酒会和宴会三部分,应邀嘉宾都可带夫人参加,只是会前很多人不清楚。巴菲特很和蔼、亲切、随和、友善,身体很好,精力旺盛。他与大家分享了他的创业故事和感悟,介绍了他如何去实现人生抱负、体现个人价值的经历,也着重谈了他对慈善的理解和做法,特别是提到慈善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捐款。”
宴会上,大家可以自由提问、交流,主办方没有介绍参会人员,大家在酒会环节可自由随意交流、互换名片。“不过,时间太紧张了,大家没有深度交流,主办方还专门安排了大家跟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分别合影留念。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没有参加宴会,宴会是自助餐,跟一般宾馆会议的自助餐一样,很普通很简单的。”
刘德山说,刘沧龙董事长还在现场邀请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到四川。“我还给主办方提供了‘宏达集团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和‘宏达十大社会责任原则’的文字材料用于交流,主办方非常感兴趣。”。
牛根生:我对巴比很尊重
蒙牛乳业董事长牛根生并没有向记者透露晚宴的细节:“我们都向主办方承诺,不会透露晚宴的细节”。他在参加完晚宴后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巴菲特和盖茨两位都是著名的企业家和国际慈善家,他们的工作让我很向往,我对他们的经历十分敬佩,这次晚宴让我对慈善的理解更近了一步。”
老牛告诉记者,我很愿意做慈善的,以前是零星地做,五六年前我决定捐出在蒙牛所持的全部股份去做。毕竟来于社会回报社会。但是,捐赠与否并不分工薪层还是富人,富人在捐赠上无疑可以做得更多,但不捐赠也不一定就该受指责。此外,捐赠,怎么捐,捐给谁,捐出去的钱怎么有效使用这一体制问题也要解决。我认为目前的慈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输血式”,二是“造血式”,三是“基因式”。老牛基金会这三种模式都在做,但未来将以“基因式”为主。
什么是“基因式”慈善模式?它是着眼于改造社会基因的一种慈善模式,比如把慈善方面的立法研究、制度研究、文化研究等纳入慈善事业的支持范围,因为一部好的法律、一项好的制度、一个文化范式所改变的往往是社会的重大方面乃至整个国家的全貌,如有特色的市场经济制度取代计划经济制度给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的慈善离不开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儒家讲仁爱,佛家讲慈悲,中国人的慈善观蕴含有恒常性的理想和普遍的道德原则,以道德为前提,倡导终身为善。目前中国慈善事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当慈善大潮汹涌澎湃而来的时候,不论是做慈善还是做企业,最为重要的就是实实在在。
此次晚宴,为热心慈善的人士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交流机会。巴菲特和盖茨两位先生是著名的国际慈善家,对慈善事业的发展和慈善项目的运作,都有非常成熟的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些宝贵的理念和经验对于发展中的中国现代慈善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国内热心慈善的人士也可以借此机会,相互探讨和交流从事慈善事业的心得体会,大家共同来发展、完善我们的慈善事业。
余彭年:“裸捐”不想害儿子
出席慈善晚宴的余彭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9月初接到邀请的,比尔?盖茨是我非常尊敬的人物,他55岁已退出商场,专门做好事;而我年龄已近90岁,早已退出商场,全心全意投入做慈善。所以,我收到邀请后就决定来看一看,想也没想。我虽然不是第一个说“裸捐”的,但是我却已经做了。我2007年即把所有财产委托给香港汇丰银行托管监管,并委托公证处,在我百年以后把所有财产都拿出来做好事。观点是我留钱做什么,如果儿子有办法他会比我做得更好,如果儿子没有办法,你留钱给他反而害了他。历史证明如此,特我要奉劝有钱的人将钱捐给社会做慈善绝对是正确的,各位慈善家仅做参考。
媒体VS富豪:冰火两重天
相对于多数参加晚宴的富豪晚宴是轻松、愉快的,然而对媒体和公众而言,巴比的中国之行显得没有那么轻松和愉快。有太多的误读,太多的烟雾弹,太多的问号,以及太多的神秘。直到晚宴结束,媒体关注的所有疑问都还没有得到完整解答,有多少中国富豪半裸捐?谁出席了晚宴?是谁导演了这场戏?
巴比来之前给公众的是问号,离开后给大家留下的依然是问号。
29日的拉菲堡酒店从来没有这样热闹过。某位富豪的随行向记者透露,从酒店到晚宴一共有三道关卡。 第一道关卡外被数十名记者围堵,大门两侧各站着六名保安。在确认车前窗的停车证后,保安敬礼放行。前行约200米,是第二道关卡,此处又有近10名保安,其中一位对着肩旁的对话机耳语几句,确认车号后,示意放行。再往前走,需要经过一处小桥,桥头站着6位保安。过桥后,就看见一座城堡似的三层建筑呈现在眼前。四名工作人员在门口迎接,其中一位女士手中拿着详细名单核实,报出名字后,立即有专门工作人员过来引导。但是到了晚宴门口,每个富豪要凭密码才能进去,随行都被拒之门外。
记者们连富豪们的人影都见不着。干等着,饥寒交迫,远眺主会场,畅想里面的欢声笑语,终于无法忍受,一些记者开始离去,“等着没啥意义。”另一些记者则仍怀着一点希望坚守着,“希望哪位富豪能突然发慈悲,出来接受大家的采访。”
本报记者发现围堵的记者有许多是外地来的媒体,还有一些是境外媒体,在酒店外,还有两辆卫星转播车,他们不远千里来到这个偏僻的地方,到最后甚至连巴菲特、盖茨,甚至参会富豪的人影都没有看见。本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慈善之旅”,偏偏在中国闹出这么大动静,估计连“巴比”两位“大师”也始料未及。
态度:总有一些“不本分”的富豪
不知是媒体之幸还是不幸。总有那么一撮不太“本分”的富豪按捺不住内心的秘密。他们成了巴比慈善晚宴闹剧收场的推波助澜者。首当其冲的是SOHU中国潘石屹张欣夫妇,张欣是第一个称“收到慈善晚宴请柬的人”,她对外界说收到的时候,主办方还没有寄出请柬。紧接着潘石屹开始了微博直播,充分满足了大家的窥私癖。此外,少数企业家也在第一时间把自己参加晚宴的幸事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与大家分享,正是这些富豪,让这场看似神秘的晚宴实质上只蒙了一块“遮羞布”。
最热闹的要数陈光标,他积极响应“裸捐”,让自己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在社会上形成了裸捐的大讨论,把巴比中国慈善行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然而这一“拍马屁”的举动差点拍到了马蹄子上。据主办方介绍,由于陈光标的高调慈善,差点儿让慈善晚宴流产。不少已经答应出席的富豪,因为担心曝光和承诺捐出50%财产而中途退却,也让主办方不得已降低了邀请富豪的门槛。
在30日的媒体见面会结束后,许多媒体都感慨:总算结束了。巴菲特和盖茨来得的确不是时候。原本中秋节和国庆节的空档,许多人更多地是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而巴比之行让更多人,特别是媒体工作者疲惫不堪,而最终的结果仅仅是“终于结束了”。不管是神秘、冷遇,还是误读、闹剧,这一切终于结束了,巴比中国之行的真正意义也将会在中国的慈善发展轨迹上留下本应该留下的痕迹。(董鸿乐 陈江宏 王烨 吴燕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