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疾控中心昨公布调查结果
小龙虾含有不知名的毒素
南京23人吃出的是“哈夫病”
吃小龙虾吃出横纹溶解综合征?这个让全国老百姓都纠结了一段时间的“龙虾门”,国家疾控中心的专家昨天给出新的答案:Haff病。这种病与吃小龙虾有关,小龙虾或含有不知名生物毒素。至于具体致病因素,专家说,还需研究、探索。
小龙虾还能不能放心吃
因吃小龙虾引起横纹溶解综合征的患者,最初在南京频频出现。随后,这种病例相继在各地“传染”开来。
一时间,市民是闻虾色变。有人怀疑是清洗龙虾的“洗虾粉”导致市民中毒,但南京市卫生局经过调查,否认了这种说法。
是养殖过程有问题?江苏省水产质量检测中心经过突击抽样检测,也给出了答案:小龙虾养殖环节没有问题!
餐饮单位加工过程有问题?南京市卫生部门经过检查,没有发现使用违禁添加剂、调味品的现象。
随后,南京又将小龙虾样本送往国家疾控中心检测。江苏省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也牵头对这一事件展开调查。
只是,国家疾控中心的检测结果迟迟未见分晓,一时间众说纷纭。不单是小龙虾养殖户们愁白了头,普通市民也不敢吃。
尽管最近江苏省海洋渔业局的干部们都在“带头吃小龙虾”,不过,问题的根还没有找出来,大家都想知道:小龙虾还能不能放心吃?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给个说法。
属国际已有的Haff病
南京市政府昨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透露,截至昨日12时,南京全市共收治与食用小龙虾相关的病例,共23人。
经初步调查,23人的就餐地点高度分散。其中15位患者分布在8个家庭,为8个就餐点。另有8人分别在4个餐馆食用了小龙虾。
23位患者均有全身肌肉酸痛症状,并伴有肌酸激酶、肌红蛋白明显增高。临床诊断为横纹溶解综合征。经治疗,已有22人治愈出院,1人仍住院治疗,目前情况稳定。
经国家疾控中心专家和江苏省有关专家联手调查,专家们综合分析认为,南京发生的横纹溶解综合征病例,与国际已有的Haff病临床表现基本一致。
Haff病,又名“泻湖病”,也叫“哈夫病”。1924年,这种病在当时德国的波罗的海地区被首次发现,估计跟吃了泻湖中的鱼有关,因此后来叫“泻湖病”。
怀疑含有某种生物毒素
国家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吴永宁昨日说,Haff病在我国北京也有过报道,多有食用水牛鱼、银鲳鱼或小龙虾等水产品史,怀疑含有某种生物毒素。
吴永宁说,迄今报道的Haff病,多为食用水产品在24小时之内出现的症状,应该是不明原因的横纹溶解综合征。
而南京地区发现的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横纹溶解综合征患者,具有与Haff病相似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
如,病发前4小时到13小时内均有食用较多(10只以上)小龙虾史,主要症状为肌肉酸痛,无发热和关节疼痛,无神经麻痹,仅个别出现恶心症状等。
Haff病与吃小龙虾有关
而对来自南京市场的小龙虾及患者的血液和尿液样品进行了900多种有关化学物质的筛查,未发现小龙虾中存在已知可致横纹溶解综合征的化学物质。
依据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和临床会诊意见,综合分析认为,本次所报告病例属于Haff病,与食用小龙虾有关,小龙虾本身有某种生物毒素。具体致病因素,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专家表示,Haff病发生与大量食用及个体有关,发生几率较低,根据掌握的情况和相关资料,临床表现一般较为轻微,只要及时发现并救治,是可以治愈的。
我国其他水产品会不会引发Haff病,国家应急办流行病学专家主任医师倪大新说,从文献资料来看,引起Haff病淡水鱼的种类是有限的几种,比如银鲳鱼、水牛鱼,还没看到其他淡水鱼引起Haff病的报道。但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还需下一步去研究。
来源:都市快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