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逗比”父母的花式作妖,巨婴子女的抗拒反叛……家庭伦理剧《都挺好》热播刷屏,戏剧演绎背后的“亲子纠结”精准戳中社会痛点,引发舆论对亲子关系的审思和讨论。
爱与伤害,是当前诸多家庭亲子关系的残酷现实,“刺猬法则”下的“相爱相伤”耐人寻味。
爱难,恨亦难
“付出这么多,都是为了你!”“我做这么多,还不是为你好!”这是被许多父母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令子女不堪其重负的“亲情魔咒”,一些子女烦不胜烦,甚至因此与父母针锋相对。
“不管我妈说啥,只要她一开口,我就下意识地排斥和反抗。”小晴(化名)在南京某名牌大学读二年级,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阳光女孩。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活泼开朗的她却与母亲水火不容。小晴告诉记者,从小开始,“超级母亲”对她的照顾无微不至,连每天的洗脸、刷牙水都帮她倒好,但同时被无所不在的母爱笼罩和掌控,小晴有一种窒息般的感觉。
“衣服穿什么款式要管,头发剪什么造型要管,报什么兴趣班要管,交什么样的朋友也要管……只要我提出反对意见,她就会苦口婆心地讲一筐,什么‘都是为了你’之类。”小晴告诉记者,在一系列“高压政策”之下,自己与母亲在心理上渐行渐远。
“终于盼到离家上大学,我当然要随心所欲。”小晴说,上大学后,为了与母亲作对,她穿耳洞、刺文身,甚至不停地换男友。“她不希望看到什么,我就做什么。”
一边是控制型亲子关系下子女的抽离和反叛,一边是“留守父母”孤独失落后的“花式作妖”。
“我也知道这样‘作’烦人,但还是忍不住。”63岁的李妈妈和老伴都是国企退休职工,晚年生活无虞。老两口36岁的女儿事业有成、生活幸福、在这样的小康家庭中,李妈妈却折腾个不停。
“女儿不让我买那些乱七八糟的保健品,我就非买不可;女儿不让我参加那些低价的老年旅游团,我就偏要去……这样才能让她有那么一点点会想到,生活中还有我这个妈。”与记者聊天时,李妈妈也是一肚子苦水。
“太纠结,爱难,恨亦难。”34岁的苏州白领沈杰这样描述当前一些亲子关系。“我们家就是这样。每次放假回家,都要经历这样的轮回:第一天其乐融融,第二天硝烟渐起,第三天水火不容,第四天离家出走……久别重逢的新鲜感过后,矛盾就出现了,工作怎么干、与伴侣怎么相处、孩子怎么教育,似乎对于生活中的一切,两代人之间都存在矛盾。”沈杰无奈地说,吵也吵过,闹也闹过,还是没辙,惹不起,只能躲。
“界限感”缺失重创亲情
无心伤害却又两败俱伤,究竟是哪里出了错?
多位社会学及心理学研究人士认为,互怼型亲子关系里的“相爱相伤”,缘于“刺猬法则”下的界限感缺失。
“刺猬法则”讲的是,在寒冷的冬季,两只困倦的刺猬因为取暖而拥抱在一起,但由于各自身上长满了刺,紧挨在一起,就会刺痛对方,反倒睡不安宁。两只刺猬为此离开了一段距离,可又实在冷得难以忍受,就又抱在了一起。如此反复几次,它们终于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既能够相互取暖又不会被扎。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错误的分寸感,不但会掩盖善良的本意,还会造成始料未及的后果。”一位心理学专家说,一旦失去界限感,再多的爱都可能被曲解。“家长的过度关心常常跨越了子女作为个体的界限,而一些长辈的‘折腾’,则是因为子女独立后不可避免地会拉大双方的距离,为了吸引注意力,便外化为‘折腾生事’。”
临床实践同样印证了这一结论。一位心理医生告诉记者,他曾接触过多起极端案例,孩子被父母的意愿逼得精神失常,甚至出现自杀倾向。今年2月5日凌晨,江苏徐州一名男子爬到高架桥最高处,准备跳桥轻生,幸好交警及时赶到将他拉回。警方和医护人员与他沟通后了解到,这名30岁的男子性格内向,一直没有交女朋友,因为被父母逼婚,压力很大,冲动之下产生自杀念头。
同样,一些父母在子女组建家庭后,难以适应随之产生的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改变,亦导致一系列极端案例发生。江苏某市一名57岁的母亲自杀被救后,与心理疏导人员沟通时吐槽说:“过去,儿子休息日陪我逛街、看电影,现在一有空就黏在女朋友身边,把我这个老妈置于何地?”
“亲子关系中距离感和分寸感的位移,导致大家在不知不觉中介入彼此的个体空间。”沈杰说,他和父母就像刺猬,疏离久了会互相想念,靠近了却又互相伤害,这份亲情成了他的心结。
爱要克制适度疏离
亲子关系,是缘分也是挑战;亲子关系,有负累更有温暖。
营造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为人父母者、为人子女者,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建立界限感恐怕是必须习得的技能之一。
距离之于亲情往往非常微妙。远时,它能让你产生一种期待,归心似箭,一日三秋;近时,有时又会形成一种隔膜,让你厌倦相聚,拒绝关爱。在当代亲子关系中,父母和子女都要科学运用“刺猬法则”,找到在孩子每个长大阶段的最佳距离,让两代人共同长大,实现完美蜕变。
尊重不可或缺。不管是子女还是父母,都要清醒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要在坚持自我的同时,尊重对方的选择,而不是替其选择,控制其决定。就像此前流行的游戏《旅行青蛙》,青蛙儿子在家的时候,你不能操控他,它想干嘛就干嘛。即便你为它付出了很多,也不能左右它的决定。当它要出门远行时,你只能留下思念,送上祝福。但当你收到它寄回的明信片时,又会感到一种欣慰。
自我意识亟待被唤醒。专家认为,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历来缺乏自我意识,往往为别人而活,不懂为自己而活,或者压抑自己的需求,更多地为他人着想。这意味着,让出更多主动权给他人,同时又不能好好地照顾自己,这导致一些家长为了子女过度付出,造成子女没有主见和选择能力,机械地依赖父母。建议从现在开始,学着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学着去表达自己;给予自己多些时间,多些尝试的机会,活出自己的独特性。
亲子关系,剪不断理还乱;亲子关系,任你愁肠百结,终将苦涩一笑。
也许,最好的亲子关系是:爱不过度,保持距离;适当放手,偶有惊喜。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19年第4期
半月谈记者:刘巍巍
主编:孙爱东
编辑:郑雪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