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祝天下有情人能白头偕老,教育孩子成才!
最近,看到不少育儿的格言,比如有一个说合格父母应该怎么做的,其中要做的第一条,是每天要对孩子拥抱和说“我爱你”,这些高手整理的教育技巧,真是令我佩服的五体投地!今天,恰借情人节之际,就和大家说说父母对孩子的“爱”吧!
爱,按照辞海的解释,是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要说这样的解释,也没有什么不好,但简体汉字“爱”已经失去许多的意味。一个人想正确的理解什么是爱,不管是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朋友之间,如果不参看繁体汉字“愛”,那是很难做到的。愛,最重要的是愛的中间是个心字,所以,爱一个人,要用心去爱。
既然对一个的爱,是要用心的,那说与不说的区别大还是不大,我就不罗嗦了,大家可以自己品味。只是大家需要知道的一个事实是,在人际沟通中,语言仅占7%左右,而身体语言和声音,则分别占了55%和38%!而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中,后面两项的比例更高,这是孩子对文字内容的理解,远不如对直接感知来得快。
孩子接收父母的信息,是从多方面进行综合的,且以感知觉为主。所以,如果父母很敷衍的对孩子说“我爱你”,孩子很快能察觉这是敷衍的;若父母声音平淡地说“我爱你”,孩子也会感觉到冷漠;而家长很带感情地说“我爱你”,但身体僵硬或手头忙于其他事情,则孩子知道和学会了什么是谎言和虚伪,未来也会对你如此“入戏”。
所以,如果父母不能从心里发出声音,对孩子说“我爱你”,还不如不对孩子说!也许有朋友会说,说了总比没有说强,其实这绝对是一个错误的想法。比如,一对恋人,女孩子问男孩子“你到底爱不爱我?”,男孩子随口说爱,那女孩子就真的认为男孩子是爱自己?答案恐怕是未必吧?一个人是否被爱,绝不是通过语音来认知的。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上看,国人是比较含蓄的,不像西方人那样很直白地把爱挂在嘴边,这说不上是好是坏。所以,要求对孩子每天说“我爱你”,明显是一些舶来品。教育孩子,正确的是要吸收其精华,在适合本国、本家和孩子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吸取和抛弃。如果只知道照搬先进教育理论,而忽视环境和时代背景,必然出现问题。
作为父母,若在日常生活中比较西化,很愿意说“我爱你”这样的话,但也不是天天要对孩子说,而是要对夫妻的另外一方说!在一个家庭中,夫妻恩爱、举案齐眉是最重要的,这才是一个正常家庭的表现。在这样的家庭中,就是父母没有对孩子说“我爱你”,孩子依然会从父母的良好关系中,感受到亲情和父母对自己的爱。
反过来,如果夫妻总在争吵和相互指责,孩子听到耳里“我爱你”的功效,就会大打折扣。这是因为,孩子对父母的争吵会担心,并以为许多事情是自己造成,从而导致安全感缺失。父母越是这样讨好,孩子越是从这种“言”、“行”不一的说话中,感到担心和不真实。这也是为什么夫妻不和的家庭中,孩子在青春期多少会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
假设父母只对孩子说“我爱你”,也确实是真心的,但若夫妻之间没有类似的语言表达,也是很不好的。这在无形中,是以孩子为家庭中心,孩子也成为了一家之主。在这种位阶倒错的家庭,许多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是难于实施的。当某天你想改变时,孩子已经习惯高高在上的感觉,略有不如意就会引发情绪和对抗。
另外,做家长的一定要知道,爱,不仅仅是对孩子尊重、宽容、信任、温柔,或是通过细心的照顾来保证孩子的成长,有时候,对孩子严厉和有界线,也是爱孩子的一种方式。一个不加约束的孩子,很容易误入歧途,而家长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界线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父母有界线远比天天说“我爱你”有用。
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家长在用各种方法来表达对孩子爱,包括经常说“我爱你”,而为什么有些孩子却没有感受到?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大的原因是父母恨铁不成钢,对孩子有较多的指责和训斥,或是过多的冷处理、无意伤害,说“我爱你”是典型的打一巴掌揉三揉。当孩子的负面情绪较多时,若良好情绪不能超过负面情绪,孩子总体感觉还是负面的。
真正的爱,是要用心感受和去做的。因此,对孩子最好的爱,不是把“我爱你”每天挂在嘴边,而是用行为表现出来,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父母的爱。而想做到这点,就需要父母认真倾听孩子,认同其各种情绪,在共情的基础上,按照界线去满足孩子的需求。在对孩子的长处进行表扬的同时,也要对问题进行艺术般的批评。
所以,家长看到任何的育儿理念和要求,先要思考,判断是否符合时代条件,以及和自己的文化传统是否吻合,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找出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这样才是真正尊重孩子,有可能做的因材施教。否则,不仅对孩子没有益处,还还带来教育的新问题。就像这天天说“我爱你”一样,想实际做的绝非只靠嘴边实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