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生娃儿,老了啷个办嘛?你不给我生个孙儿,就是不得行!”
“老了我进养老院,我就不生娃儿!你告嘛,想到哪儿告到哪儿告!”
昨日,江北区法院,为了“生不生”这个问题,一对母子吵得不可开交。43岁的刘麟是个坚定的“丁克”一族。他的母亲却很传统,从儿子结婚那天起,就吵着要他生个娃。十多年来,母子之间的“战争”日渐升级,刘麟开始拒绝见母亲,也不接她的电话。
“我为他操了一辈子心,他现在居然这么对我!”母亲悲愤之下,写下诉状,把儿子告到了江北区法院。母亲要求儿子:每月付赡养费500元,我生病或过年过节期间,他要来看我。
昨日上午,母子两人在法院等待开庭时,一碰面就吵了起来。
“你不生娃儿,老了啷个办嘛?你不给我生个孙儿,就是不得行!你这是不孝。”
“我就不生!你告嘛,想到哪儿去告就到哪儿去告!”
此案主审法官魏贤梅刚走到调解室门口,正看到刘麟和母亲都红着脸,正直着脖子大吵。
“你不要跟母亲这样说话,你先进来,我们单独沟通一下。”魏贤梅一看这阵势,先把刘麟叫到了家事调解室。她又转过头对刘麟的母亲说:“阿姨,你先在外面等会儿。”
“你不晓得,我妈的个性怪惨了,啥子都要管,就知道吵人。我从小她就这样,不信你去我们单位、我们家周围问。哪儿有这样当妈的,动不动就骂人,烦死了。”刘麟一进家事调解室,就很生气地不停说。
“你妈妈为什么要吵你?”法官问,“她写的诉状上说,你不去看望她。”
“为啥子?要我生娃儿噻!我不想生娃儿,我就要当丁克。她说,我不生娃儿,老了怎么办,非得要我生。我老了进养老院!她一天管得宽。她还扭倒我媳妇闹,说她不生娃儿,就要拆散我们。我第一个媳妇就遭她吵跑了。我现在又结了婚,她又来找我们闹,我怎么可能还接她电话嘛?”
“怎么可能不见母亲嘛?母亲其实很爱你,也是一心想为你好。她有些做法再怎么样,你作为儿子,也应该包容她啊。”法官开始劝解刘麟,“她打这个官司,应该也不是为了赡养费,可能是希望你多关心她,多顺从她一些。”
“不见还好些,清静些。她愿告就告,你们判,该给好多我给好多。”刘麟仍不松口,但语气明显好了很多。
不生儿子老了怎么办?
“你儿子刚才跟我说了些原因。我也理解你,母爱很伟大,但可能表现的方式偏激了一些。”跟刘麟交谈后,法官开始跟刘麟的母亲单独交流。
“我起诉,就是想法院帮我教育儿子。我要钱做啥子,我的退休金足够生活了。就算法院判给我赡养费,我也给他存起,让他以后防老。”张女士今年63岁,但显得很精神,说话干净利落。
“你也一把年纪了,管儿女的事管不完。我相信,你对他的爱是全心全意,但儿子可能并不理解。你对儿子有建议,说了也就行了,他听就听,不听就算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要不要孩子,是他们小两口的事。”
听了法官的话,张女士一下子激动得哭了起来:“就是啊,哪有当妈的不为儿女好嘛,我说他骂他,也是为他好啊……可能我表达的方式是有点极端……算了,算了,不管了。”张女士最终决定,给儿子一个台阶下,撤诉。“我现在就两点要求,他要经常回家看我,要接我的电话。”
法官调解,母亲撤诉
“你到底要啷个?”法官把刘麟叫进家事调解室时,他还气鼓鼓地对母亲。
“你妈妈就两个要求,你经常回家看看她,她给你打电话你要接。”听了法官的话,刘麟不开腔了。
“写嘛,写下来。”张女士没好气地对儿子说。
“老母亲,没必要写。就算写了,不做也没用。儿子已经当着你的面表态了,记在心里就行了。”法官劝解道。
张女士还是显得有点不相信的样子,茫然得望着儿子和法官。
“行了,你们都记住自己说的话。”法官对张女士和刘麟说。
法官在起草准许撤诉的民事裁定书时,张女士和儿子并排坐在法院走廊的休息坐椅上等候。这对争吵了十多年的母子都没再说话,默默地坐着,气氛显得有点尴尬,似乎都不太适应这种沉默。
当丁克压力很大,好多成了悔丁族
悔丁族 专指那些年轻时决意不要孩子,坚守二人世界,而人到中年又后悔的夫妻们。
白丁族 是指那些曾经的丁克族反悔后,到中年时再生育的夫妇。白丁族们生孩子也有生孩子的理由:家中缺个孩子,生活似乎有了残缺;没有养育孩子的辛酸与甜蜜,夫妻俩奋斗似乎少了目标和动力;经过一些人生经历后,不再恐慌孩子的到来,开始喜欢孩子了……
昨日,拿到民事准许撤诉的民事裁定书时,刘麟长舒了一口气。他跟母亲十多年的“丁克大战”终于画上了句号。但对于都市里越来越多主动选择不生育的夫妇来说,这样的“战争”可能还在继续。目前,做出这种选择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被称为丁克一族。他们为什么要当丁克?“丁克”之后,他们会面临哪些压力呢?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传宗接代观念很浓的中国,很多选择当丁克的夫妇跟刘麟一样,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一般来说,丁克夫妇的烦恼来自三方面:父母唠叨、亲友过分“关心”、自己内心的不确定。
说到亲戚的过分关心,今年40岁的“丁克族”王女士讲了一个她的故事。前几天,远房亲戚一位中年妇女打来电话拉家常,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开始:“你们怎么还不要孩子?”
“我们不想要啊。”
“是不是你们身体有问题啊?”
“不是,主要是我们思想上的问题,觉得孩子没什么意思。”
“真的不是生不出来吗?”
“真的不是,确实是我们想通了,觉得养孩子又费神又费钱,意思不大。早些年呢,条件也不成熟,现在钱不是问题了,可年龄又大了,怕孩子生下来不健康,干脆就不要了。”
昨日,王女士无奈地告诉晨报记者:“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思维,对于这些热心的亲戚来说,不生孩子只会跟生理问题联系在一起,谈什么生活方式啊,价值观啊,思想顾虑啊都是扯淡。” 不过,家人、亲友都还是其次,丁克最大的纠结,来自自己内心的不确定。生活在一个多数人选择生育的社会里,丁克们有时候也会自我拷问:真的生不出来了,会不会后悔啊;夫妻关系会不会因此淡漠啊;老了会不会觉得心里空虚啊……
于是,就出现了“悔丁族”和“白丁族”。
不管是“丁”还是不“丁”,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我的不同选择,人生的某些阶段会有不同的心态和选择。不过,有些可以回头、重新来选,有些却不可以。生不生孩子是一种人生的选择,可是这样的选择一旦过了年纪就会让人很纠结。
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为23岁到33岁,超过35岁就算高龄,不仅不容易怀孕,还容易出现流产、畸形等现象高龄产妇风险陡增。专家建议,悔丁要趁早。
丁克到底,需要大智慧大勇气
骨灰级丁克 这是慕简言微博的自我介绍。40岁的慕简言结婚16年了,是个特别笃定的丁克。她总结说,在中国做丁克,必须天时地利人和。虽说自己的丁克生活过出了一派和睦、多彩景象。但面对希望和她一样自由自在过丁克生活的年轻人时,她总是会劝导一番:丁克不是那么好当的,需要大智慧大勇气。
慕简言和老公是大学同学。最开始,丁克是她的主张。“三毛是对我人生观产生影响的人。十五六岁的时候看她的书,觉得二人世界特别美好。”慕简言笑称自己是文艺女中年,“结婚前,我跟父母生活在一起。那时候,我两个姐姐的孩子同时寄养在我们家,一个一岁半,一个3岁。家里同时有两个小孩,两个保姆,一地鸡毛的生活给我很大的刺激,我更认同二人世界了。”
1995年准备结婚时,她就斩钉截铁地对老公定下硬规矩:要当丁克。
“那就不要嘛。”老公原则上表示同意。
“那时候我们还是热恋阶段嘛,他以为我是说起耍的。后来看我是认真的,他也没表示强烈反对。可能是因为我结婚后,一天都给他灌输丁克思想嘛。”慕简言笑着说,“我经常跟老公说这些事。从本质上说,他也不是一个传统男人,比较好说服。”
最大压力来自内心
慕简言和老公一直在外地独立生活,不跟父母一起。“那时,我父亲和他母亲都不在了,我母亲是个开通的人,比较好说服,他父亲倒是催促过几次。”慕简言说,老人很善良,一般都是背着她给自己儿子打电话,也就是说没孩子你们老了怎么办哟之类的。慕简言的老公每次都假装答应。老人见催了几次之后,一直没动静,也就不催了。
“我们的朋友里,很多都是丁克,来自亲戚朋友的压力还真不大。”慕简言说,“其实最大的压力,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不确定。毕竟人生活在主流世界里,会更有安全感一些嘛。我也会担心,比如生不出来了,会不会后悔啊;夫妻关系会不会因此淡漠啊;老了会不会觉得心里空虚啊之类的。”
2002年,慕简言32岁,到了生育的关键年龄。她决定跟老公认真谈一次。她打定主意:如果老公坚持要要,她就只有妥协,不会离婚。
她详细列举了一系列要孩子和不要孩子的优缺点,然后很认真问老公:你是不是确定不要?如果要,那就可以做准备了。真的不要,那就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并且要保证以后不会反悔,不会因为这个问题找碴儿。
老公一直没有答复。“他可能还是怕一锤定音。”慕简言笑着说,直到我2007年意外怀孕,他表现得非常恐慌,我们才真正明白,确实不想要孩子了。两人很快就做好决定,去做了手术。
慕简言总结说,他们能丁克到底,全靠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指社会大环境,毕竟现在社会开放了,人们的心态也很放松,宽容,能容忍异己的存在;地利是指小环境,因为我们一直是独立在外面闯荡,周围少有那些盘根错节的亲戚熟人关系,也没人指指点点;人和当然就是指家人,特别是配偶的支持了。
劝说年轻人:丁克不好当
“到目前为止,我们从来没后悔过。我都已经40了,应该笃定了。希望继续平静的生活,希望两口子继续恩爱,希望老的时候也不后悔吧。”慕简言说,有句话不是说,上帝关上一扇门,会开一扇窗,可能我们就是上帝给关掉孩子这扇门,但给了体验另外一种生活的窗。
“也许现在的我们再也不会像我们母亲那样富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了,这虽然不是好事,可我觉得,对于个体来说,也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这是慕简言的态度。
不过,遇到一些羡慕她自由自在丁克生活的年轻人。她却总是会打消她们这个念头:算了,丁克不是那么好当的,得需要大智慧大勇气。过一种大众意义下的主流生活,比较正常,比较取巧,也比较没有心理负担。”
为何选择丁克?听听他们的理由
“我为什么要当丁克?我说得太多了,都来关心我这个事,这就是我的选择。我现在都烦解释这事儿了。”昨天,刘麟拒绝再解释自己选择当丁克的理由。
昨日,记者采访了10对选择当丁克的夫妇,他们的年龄跨度从20多岁到40多岁。他们谈到,选择当丁克,一般有有几大理由:
一、希望生活得更轻松。带个孩子太麻烦,不想被孩子束缚自由,有了孩子,就不能那么洒脱地出去玩了。
二、两个人的生活很浪漫,很悠闲,很诗意,只愿意享受两个人的浪漫。怕孩子分走另一半对自己的爱。
三、怀孕是个艰难的过程,生了孩子身材容易走形。
四、教育孩子任重道远,害怕孩子以后不听话,生活一地鸡毛。
五、工作压力大,家庭事业难兼顾。希望更多实现自我价值,不愿花时间去带孩子。这是很多职场上比较成功人的选择。
六、养儿防老的思想已过时,我挣的钱足够养老。年轻一代有几个留在父母身边?
七、养个孩子花费太大,不如拿这些钱来自己享受。
来源:中国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