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bxm5888 于 2011-7-21 17:00 编辑
车险作为财险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历来竞争的就非常激烈,在上海,车险市场不正当竞争的行为非常普遍。
记者发现,车险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背后的根源,正是保险公司“惟保单数量、保费规模是图”如此不健康、不积极的价值导向。表面上问题出在基层分公司,其实根子在于保险公司总公司不科学、一刀切的发展目标和考核导向。
最典型的例子是,一家财险公司对于开设不久的分公司的要求就是——第一年要不计成本换规模。只重保费数量、不顾保险质量的“保费论英雄”的狭隘经营理念昭然若揭。而如此扭曲的考核,绝不仅仅是个案。
在“惟保单数量、保费规模是图”的价值导向下,一些公司不在乎企业盈亏,只追求短期利益和现金流,表现在行为上,就是盲目购买市场份额。如此考核体制使得“只要业务做进来”就成了最为重要的事情。
面对记者的问询,不少保险公司分公司负责人直吐口水。“每到年初都会收到总公司下达的业务增长指标,分公司再根据业务指标制定全年策略和费用规划。如果增长指标制定得科学、合理,则可以大大减轻分公司的经营压力。”
财险公司在经营车险的过程中,要规模胜于要利润的现实压力,就来自于一刀切的“规模考核”。一家财险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多数公司对分公司的考核制度采取的是“对标制”,这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应竞争对手的标准。假设A公司拟超越竞争对手B公司,成为全国市场份额的第五,那A公司就要求旗下分公司在当地市场份额也不能低于第五位;二是,对应行业的平均标准。假设分公司所在地的保费平均增速是20%,那总公司对分公司的考核指标是,至少不能低于20%,甚至还要高出一定百分比。
但多位沪上财险公司负责人直言,这样的考核指标并没有体现上海市场的地域差异化。“上海市场情况比较特殊,人保财险、太保财险的航运中心事业部设在上海,但航运险相关保费却是来自全国各地,实际最后收进的航运险保费全部算到了人保财险和太保财险上海分公司的保费收入中。剔除这部分因素后,市场实际增量没有那么高。”
“一些保险公司经营目标似乎尚不明确,在业务规模、市场份额与经济效益之间摇摆不定,考核导向变来变去,基层公司无所适从。”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样反而容易给分公司带来业务压力,进而牺牲盈利换规模,这样的恶性循环一来搅乱市场,二来不能给总公司反哺任何利润,实在是得不偿失。
事实上,不科学的考核或费用体制不仅仅存在于车险领域。以同样存在乱象的意外险市场为例,监管部门在基层机构检查时发现,一些保险公司总公司对意外险的费用管理实行费用包干制,总公司留几个点,将剩余的费用全部打包给分支机构,因此对于很多基层机构而言,意外险成为创费的主要来源之一,这种管理体制成为基层机构违规的重要原因。
因此,对于基层公司的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一味地指责和处理基层公司员工的做法并不明智,问题的关键在于总公司的经营理念与以此为导向的考核激励机制和用工报酬制度。保险公司只有树立正确的理念,改革考核激励机制和用工报酬制度才是理性的选择。
因此 ,车友买保险最稳妥的办法之一可以选择网上车险,比如平安网上车险,可以省去很多后顾之忧。
转自 www.want365.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