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认为,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债不仅提高了透明度,而且会尽可能规避信用评估等问题 本报记者 王月金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月17日审议《国务院关于安排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的报告》,坊间传闻,发债规模可达2000亿元,发债方式为“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行”,为求证此信息,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致电财政部,得到回复是“过几天再对外透露相关信息”。而专家认为,“代发”找到了地方融资的渠道,但同时也要注意规避风险。
代发地方债可提高债券信用
“地方政府融资不畅,但定向发债弊病较多,债券的信用会受到影响。而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债不仅提高了透明度,而且会尽可能地规避信用评估等问题,更便于现实操作。”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陈少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陈少强认为,目前我国对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和支出效果进行评价基本上是做不到的,而在这种情况下让地方自行发债是有很大风险的。
此外,陈少强表示,“代发”能推动地方财政改革,因为要“代发”,地方就要申报发多少,还要承诺如期还债,不增加纳税人的负担,这就使地方提高资金利用能力,增加透明度,不乱花钱。
不仅如此,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主任林双林向本报记者表示,地方人大也要加强监督,上级部门也会加强对资金运用的监督,地方债要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还有,“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中央投资不等于地方投资,中央投资注重国计民生等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项目,例如能源战略、生态环保等。地方政府更多的是投资在建立污水厂或是修路等项目上,在这方面地方最知道哪些领域需要资金最迫切。”陈少强说。
广东省财政科研所所长黎旭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地方发债不仅能解决融资投资不足,也相应地会促进消费,还有助于拉动地方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而且也可以深化公共财政向社会服务转变。”
经济形势迫切需要地方发债
“经济危机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显现,而且我国经济自2008年开始进入下滑周期,地方财政都出现问题,地方发债显得尤为迫切。”陈少强说。
财政部日前公布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6131.61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265.03亿元,下降17.1%。其中,中央本级收入2964.82亿元,下降28.4%;地方本级收入3166.79亿元,下降2.7%。
去年年末,继中央政府宣布4万亿元刺激经济方案之后,地方政府也纷纷跟进。目前,各地宣布的投资金额已经超过了18万亿元。而与此同时,地方财力却“普遍不足”。今年将是地方财政真正对这些投资计划进行投入的时候。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测算,今年,地方政府须为中央投资项目提供配套资金约6000亿元,而地方政府自身仅能够提供3000亿元,缺口近3000亿元。
“随着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到来,地方主要依靠的土地转让收入会大大减少,地方政府需要发债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且目前股市、楼市都不景气,老百姓手里的钱为求稳,会存在银行,而银行利率走低,老百姓缺少投资增值的渠道。”黎旭东说。
此外,地方发债还可以解决地方隐性债务危机,林双林认为,“中国许多地方政府都在不同程度地靠举债度日或负债经营,且负债种类之多、负担之重,已经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加大了财政风险。”
据财政部测算,截至2007年底,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达到40000多亿元,其中直接债务占80%,剩余20%为担保性债务,而隐性债务,则无法统计。
中央代发地方债也要规避风险
“代发是中央和地方、制度和实践博弈的结果和变通,但是也有道德风险,代发说是由地方来偿还,但地方政府几年一届,本届政府可能以上届政府的发债不合理为由而拒不负责,偿还时未必积极。”陈少强说。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财政与税收研究室副主任杨志勇对本报记者表示,最大的风险还是地方政府的真实偿债能力。目前,有关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和偿债能力的评估工作仍很薄弱,而当前要准确了解地方政府既有的债务状况,包括规模、结构、风险等。
此外,陈少强说:“有一种说法,‘代发’有点类似向中央要转移支付。‘代发’虽然是有偿的,但地方政府到底能不能还还是另外一回事,地方有可能拖欠,还可能压缩其他事情的资金。”
而且“项目的来源也延续了以前地方到中央要项目的做法,根据配额决定项目而不是根据项目来决定配额,地方感兴趣的是把钱捞到手,而对项目的设计和投资的可行性是多少并不清楚,如果这样,实际上可能造成原先体制的固化和僵化,投资一旦失误,对国家和地方都是不利的。”陈少强说。
据悉,我国1998年的投资效果显示,一些地方修机场、高速公路等,但是使用率非常低,不仅造成地方财政困难,还造成很多浪费。
对此,陈少强建议,近期要做的是纳入预算管理,纳入财政监督的范畴,中央对项目规划可行性进行论证,这包括利用民间的评估机构,对地方财务项目进行监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