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抑不住的房价升势,让新一轮楼市调控走到了十字路口。在此背景下,国土部、住建部26日联合发出通知,力推保障房建设落实、严格土地出让管理,因此颇引人关注。通知明确,企业违约开发土地、因自身原因土地闲置一年的,都将禁止其再拿地。这一举措被媒体解读为关键时刻“再出重拳”,也代表了中央部门对楼市的基本判断和政策走向。(9月27日《中国民事执行网》)
我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的这则新闻。当时母亲也在看,她对此点评说,“打死俺也不信”:别说一年,咱们那边的地,闲十来年的都有!母亲是个不识字的老太太,不懂经济学,也不懂楼市政策,她的判断,只来自身边的事实和朴素的经验,以及对于儿子住房问题的焦虑。
这种焦虑当然是有代表性的,人民网一项大型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网友不满当前房价,同时,有八成多网友认为楼市调控政策落实不力。(9月27日《人民日报》)结果已经非常明显,房价居高不下,按下葫芦又起瓢,公众认为主要原因不是没有调控手段,而是政策落实不力。此次两部门的通知,重点落在打击囤地和保障房供给,把脉不可谓不准,如果贯彻得力,将有助于促使房价合理回归。但是,公众最担心的,仍是政策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首先,打击囤地并不是无法可依,这次的通知,力度上也未见“加重”。《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规定,商业开发用地,闲置超过1年,要征收土地闲置费;闲置满2年,就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这样的规定,与“不得再拿地”的处罚相比,还要严厉一些。但是,仅是国土资源部通报的1457宗闲置土地,动辄闲置好几年甚至十几年,被无偿收回的鲜有耳闻。并且,到底有多少土地在闲置,也是一个谜,业内人士只是说,上了“黑名单”的仅是冰山一角。
其次,闲置土地被公示之后,缺乏严厉的问责和追究。对那些上了黑名单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曾表示要约谈、问责,但是,好几个月过去了,约谈的情况怎样,我们不得而知;计划中的问责,也迟迟未见动静。其实,楼市很多问题,并不是无法可依,或者没有对策,也不需要太多的制度创新,只要执行既有法律法规,严格追究问责就好了。(来源于中国民事执行网)
很不幸的是,现在的楼市俨然成了有法不依的特殊地带,也成了政令不通的重灾区。在强大的利益共同体面前,相关法规和调控政策,往往遭遇打折执行,或者或明或暗的抵制,政令不行,问责不力,再重的拳头,落下去也变得轻飘飘。如果政令连一个农村老太太都不相信,其执行力可想而知。
因此,当我们讨论楼市调控是否继续,是否应该出台房产税等更严厉措施的时候,不能忽略了对既有政策执行情况的追问。有令不行,再多的调控政策也是枉然。具体到打击囤积土地这项工作,再发更多的通知,也不如有力地问责更有示范性。现在,国土资源部公布的闲置土地问责大限已到,严格执法,不妨就从这些上了“黑名单”的地方做起。 (责编:王英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