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4:35,王先生来电:体育场路阿波罗男子医院门口发生了一起车祸,一个骑自行车的男人被一辆面包车撞了,人好像快不行了。
记者魏奋核实报道:阿波罗男子医院位于体育场路58号,医院东面有一条小路叫永天路,正对着永天路的,是一条横穿体育场路的斑马线。斑马线旁边的地面写着一排排“车让人”的大字。斑马线东边约10米远处,马路对面也有一条小路,叫大树路。
车祸就发生在从大树路前往斑马线的体育场路,由西往东的机动车道上。路面留着大摊深褐色血迹,路边绿化带里还扔着一只被完全压扁了的自行车筐。
这里车祸多
昨天下午这例特别严重:脑袋喷血
路边开服装店的一位大姐说,下午4点多钟,一位50多岁的男人骑着自行车,从大树路拐到体育场路,想斜穿到斑马线上过马路。
还有一辆电瓶车,也和他一起斜穿马路,两辆车子都骑得很快的。这个时候一辆白色面包车从西向东过来,电瓶车呼地一下开过去了,自行车正好在中间车道上,哪里躲得过,砰一下撞上了!骑车人飞了回去,摔回最左侧机动车道上。嘴巴、鼻子、耳朵都往外喷血,真当是往外喷的,出了很多很多血,然后开始剧烈抽搐……
从体育场路立交桥下来,体育场路环城东路口到阿波罗男子医院,这两百来米的路,出的车祸太多了!磕磕碰碰的小车祸我三天两头看见。不过像今天这么严重的,还是第一次看到。
至截稿时,这位伤者还在红会医院抢救,未脱离生命危险。
我在这儿上班
经常有记者想到我们楼上拍车祸
下午4点钟左右,记者到阿波罗男子医院,想到楼顶俯拍这段路的交通情况。
门口当班保安问:“你们是来拍车祸的吧?上去吧!我在这儿上班一年多,从去年春天到现在,经常有记者想到我们医院楼上拍车祸。你们已经是我当班时碰到的第4回了!”
记者在楼顶上呆了7分钟,有15个人沿着刚才出事男子的路线,斜穿马路。有骑车的,有步行的,有从南往北的,也有从北往南的。
而周日下午的体育场路,依旧车水马龙,交通繁忙。此刻并非高峰时段,粗略数了一下每分钟单向通行的汽车,约有七八十辆。尤其是环城东路口到阿波罗男子医院这一段,汽车要么刚从立交桥开下来,要么正准备开上去,速度都比较快。
快报85100000热线
经常接获此路段车祸报料
查阅快报热线记录,几年来这段路上,有关车祸的报料很多,摘录几条:
2007年4月21日14:20,谢先生来电:体育场路阿波罗男子医院门口,三车追尾,都是同一条线平行,最后一辆普桑比较严重,车子变形,人员没有伤亡。
2008年4月8日23:32,一位先生来电:阿波罗男子医院门口有重大交通事故,两车相撞……
2009年2月10日9:32,罗先生来电:体育场路阿波罗男子医院附近发生车祸,一部面包车穿过隔离带撞伤了一个环卫女工。环卫工人伤势严重,等不及救护车,旁边的人打的送走了。
2009年9月27日18:32,小王来电:体育场路由南向北,环城东路上口处,一辆出租车侧翻竖起来了,出租车准备上高架就撞上水泥墩了,现在受伤的人在路口蹲着呢。
2009年11月12日12:14,谢先生来电:大树路跟体育场路交叉口,汽车把电瓶车撞了,撞得毛严重,从对面路口撞到斑马线上,飞起来摔下来,地上很大一摊血,男的大概40多岁,刚刚被120接走,司机还在现场。
这里的车祸为啥多?
附近居民发表看法:斑马线前没有安装红绿灯……
车祸多发的原因,肯定不仅仅是斜穿马路。因为再往西100多米,还有条斑马线,就设在体东社区大门口。斑马线一头通往体东社区,一头通往艮园社区。这里的行人一般不会斜穿马路,但斑马线上的车祸也不少。
姚大伯家住体东社区,65岁。今年1月15日下午4点多钟,他推着自行车,在体东社区大门口的斑马线横穿体育场路,路口没有红绿灯。一辆轿车从立交桥上开下来,速度很快,一下子把他撞飞了。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伤势严重,很可能留下后遗症。
姚大伯后来说:“我连那是个啥车子都没看清楚,人就不知道了,自行车更不晓得飞到哪里去了……”
姚大伯的爱人跑到现场一看,大伯飞出去离斑马线起码有4米远。当时,她对记者说:”这条斑马线上,半个月里面我们家出两次交通事故了!我女儿半个月前骑自行车过这条斑马线,被一辆准备开上高架的面包车撞了,人飞出去3米远!膝盖受了皮外伤,右腿缝了4针。今天她病假休好第一天去上班,她爸爸又出事了”(详见本报今年1月16日3版《体育场路环城东路口 斑马线上父女俩半月内相继被撞倒》)。
经常在这几个路口横穿体育场路的居民们,对车祸频发也有自己的看法,概括起来有四点
一、这跟斑马线没有安装红绿灯辅灯有关系;
二、有人说,这跟上下立交桥车速较快有关系;
三、公交车过斑马线会礼让行人,私家车却不礼让。
四、这里马路边绿树成荫,行人车辆过马路如果速度很快,一下子出来,过往司机可能会反应不过来。
赵大伯住在附近的树园社区,他觉得:“老老实实走人行道要走‘7’字形路线,还要和斑马线上的行人挤。走斜线不但缩短了距离,而且路也宽敞。其实很多人就是为了贪这一点点的方便。”
跑线记者的个人分析
人流车流量大、支小路多且路口不对称、靠近立交桥上下桥口、车速快
但主要原因是机动车“车让人”意识不够
记者朱燕跑交警线,不是在车祸现场,就是在去车祸现场的路上。
虽然这是她每天上班的必经路口,但昨天下午事故发生后,她再次赶到现场、察看。以下是她基于个人经验的分析:
第一,人流、车流量大。从现场看,体育场路这一段的两边密集分布艮园、树园、永康苑等住宅小区,进出的人流、车流量大。
第二,支小路多。从小区出来,又有多条如大树路、永天路等支小路通向体育场路,斑马线也多。
第三,部分支小路口不对称,行人走斑马线要多走路。有些斑马线是折中设置的,等于说居民从支小路口出来,不能马上穿过体育场路,要往前或往后一段路才能走到斑马线。正是这几段回头路,很多居民觉得麻烦,喜欢斜线穿马路。
第四,体育场路立交桥的上下桥口,车速快。经常发生事故的这段体育场路还有一个特殊性,刚好是体育场路立交桥的上下桥口,车辆若不提前减速,遇到突发情况,应变不急。
第五,体育场路的车流量大,为了保证一定的通行速度,不适合安装父子灯(辅灯)。同时为了保证路人的安全,2007年,杭州交警首次在体育场路上的斑马线前设置“车让人”的标识。
第六,小车不留意地面“车让人”标识、车让人意识不够,惊险场面经常有。
我每天乘28路公交车上下班,一次28路从立交桥下来后,遇到斑马线,公交车司机早早踩了刹车,因为前方有辆电动车要过马路。电动车一看公交车让行了,他把手一握,穿马路了。这时,立交桥上又下来一辆轿车,在公交车左侧的车道,他根本没看见骑电动车的人,也没在斑马线前踩刹车,保持下桥时的速度往前开,突然有辆电动车出来,轿车急打方向,差点冲到中间的绿化带上去。同样的,如果行人在车流中穿梭,万一有车辆从别的车道超车,很容易发生意外。
来源:都市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