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通行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45|回复: 0

《挟尸要价》捞尸者称冤枉 欲请律师对簿公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5 16: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福州
《挟尸要价》争议欲对簿公堂
  因为一张获奖照片,来自不同地方的三个人,引发出一场激烈的论战,同时也成为全国媒体追逐的焦点。
  现居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三八村“捞尸”的退休职工王守海,对此事的回应让人始料不及:委托律师代理名誉权损害一案。(转载于中国民事执行网)
  从获奖,到争论,甚至即将对簿公堂,焦点都集中在《挟尸要价》这张照片所反映的内容的真实性
    因为一张获奖照片,来自不同地方的3个人,引发出一场激烈的论战,同时也成为全国媒体追逐的焦点。
  湖南某媒体摄影记者张轶、湖北荆州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长李玉泉、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轮渡运输公司退休职工王守海,因《挟尸要价》被捆绑在了一起,成为舆论的核心。
  事件发端于8月18日,《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最佳新闻照片奖———“金镜头”奖。此前,这幅照片已获华赛中国作品初评的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等几项大奖。
  首先出牌的是李玉泉部长。在获奖的第二天,李部长便发文称,照片《挟尸要价》被误读,建议组委会和评委会撤销该照片的获奖资格。
  在大赛评委会回应“已经对图片拍摄过程以及真实性进行了调查,并未发现任何问题”之后,记者张轶在网上发出当时拍摄的上百张系列照片,以证实“挟尸要价”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最后出牌者,现居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三八村“捞尸”的退休职工王守海,对此事的回应让人始料不及:委托律师代理名誉权损害一案。
  从获奖,到争论,甚至即将对簿公堂,焦点都集中在《挟尸要价》这张照片所反映的内容的真实性。
  不同说法
  2009年10月24日14时许,长江大学15名同学在长江荆州宝塔湾江段野炊时因救两名落水儿童,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同学不幸被江水吞没。而打捞公司打捞尸体时挟尸要价,一共收取了3.6万元的捞尸费。
  张轶所拍摄的《挟尸要价》,因此获得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奖,“金镜头”奖。
  8月24日上午,在当时的打捞现场《法治周末》记者看到,宝塔湾江段平静如以往。百米长的江堤上一连矗立着三大块警示牌,提醒游人注意安全。
  对曾经身为《江汉商报》摄影记者的张轶来说,虽然悲剧已经过去很久,在重温当时拍摄的上百张照片时,他依然能清晰地记得当时所看到的一切:“2009年10月24日下午3时许,我赶到现场后,第一时间并没有拿出相机拍照,我看到有很多大学生哭着请求打捞者尽快打捞尸体,并向媒体哭诉,希望能通过媒体向打捞船进一步施压,我绕着现场转了一圈,感觉事态比较严重了才开始拍照。《挟尸要价》一图拍摄的是王守海打捞第二具尸体时的场景。当时白衣老人王守海打捞到方招的尸体,一条绳子绑在自己右臂上,绳子还打了结,左手用一个钩子钩住方招的T恤,把尸体横在水上,而不是拖到船上。当时很多学生哭着喊着抗议,王守海摆手不动,说:‘……说好的三万六,钱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听老板的。’最终,捞尸者如愿拿到3.6万元的捞尸费。”
  而王守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否认了上述说法,坚称自己是被冤枉的。
  “白衣老人”王守海现住在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三八村,与“10·24”事件的发生地荆州市宝塔湾仅一江之隔。
  在王守海的记忆里,去年10月24日下午,他正在村里打牌,一个村民找到他,说宝塔湾淹人了,陈波把打捞的活接下来了,让他带上滚钩去帮忙。随后,他就乘别人的小船过江。
  到达事发现场后,听说水下淹死了三个大学生。陈波安排他们打捞,他们两条船就放下滚钩,开始工作。
  第一名大学生很快被捞上来了。随后,他们把船停在边上,开始整理滚钩。一般情况下,滚钩有50来米长,大约有500多个铁钩,这些钩缠在一起,必须把它们清理开来后,才能再次打捞,而这个清理工作,少则20分钟,多达1个小时。
  当时现场的学生们发现,明明打捞到了尸体,为何不弄上船呢?江边的渔民则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渔民们打捞的尸体都是不弄上船的。在渔民的眼里,船就是自己家,打捞出来的尸体,是不会搬上自己的“家”,这是当地的风俗习惯。
  为了不让打捞的尸体从滚钩上坠落江中,他们就用绳子将尸体捆住。
  有关“钱不到位不拉,我只听老板的”这句话,王守海否认他说过,并且坚称船上的其他人也没有说过。因为他一直在船上干活,没有上岸,也不知道陈波谈价钱的事情。
  在当地政府后来出具的《“10·24”调查情况的通报》中,《法治周末》记者看到对这次尸体打捞的结论为:“……因挨了陈波的训斥,这次王守海手拉着滚钩绳子,王文柱怕尸体滑落,用一米多长的绳子将其尸体手腕固定,圣德义开船。王守海让圣德义慢慢将船开到岸边,不要太快,圣德义就将船绕了一圈。围观群众看到这个状况便起哄,陈波连忙跑下去叫王守海三人把尸体拖到岸边,王守海三人这才将尸体拖到岸边让学生拉上岸。”
  各方回应
  《挟尸要价》图片定格的瞬间为:捞尸者王守海为了等待学校答应的3.6万元费用到位,将打捞上来的方招尸体用一条绳子绑住右手,用另一条带铁钩的绳子钩住T恤,将尸体横在水中不动。岸上的同学们见状哭喊成一片,请求尽快救人,但王守海“摆手”表示不同意。
  对照片定格瞬间的阐述,王守海有不同的看法。在接受“金镜头”组委会调查组调查时,王守海表示,“我当时挥手的动作是指挥船尾掌舵人将船靠岸,嘴里说的是‘朝垄靠,朝垄靠’。因为当时船离岸边也就四五米”。王守海认为,“我只管捞人,捞上来一个事后从老板那里得200块钱,一具尸体多少钱,我不管这个事”。
  王守海的代理律师湖北楚韵律师事务所主任彭德江则认为,从发现尸体的14时45分,到这艘船驶至岸边的14时50分,王守海等人要将尸体拴住,两条船还要划到岸边,5分钟的时间应该不算长。老人的手势,只是一个动作的瞬间,不能用一个瞬间来表达整个过程。
  从网友后来查阅到当时的通报情况来看,只说到陈波向长江大学一方要钱,并没有谈到负责打捞的王守海等小工向岸上人员要钱。
  彭律师的这种看法,正好与此前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长李玉泉的意见不谋而合。
  《挟尸要价》今年8月5日第一次获奖之后,李玉泉就发出了“就张轶《挟尸要价》照片获全国摄影艺术展记录类银质奖致评委会的公开信”。
  而在8月18日,照片再夺摄影大奖之后的第二天,李玉泉就其真实性再次发文称,《挟尸要价》的解读是错误的。有媒体对这张获奖照片的解读是:船头着白色衬衫者陈某与老师、学生牵着尸体谈价。事实是:在打捞中,两条船共同作业,捞到后要迅速地用绳子拴住尸体的手或脚,避免再次滑落水中,船太小,在深水处不容易把尸体捞上来,要牵引到岸边再捞起。着白色衬衫者手牵尸体挥舞手臂是指挥岸上的人们配合将尸体打捞上岸。但误读的结果使“牵尸靠岸”在部分媒体报道中变成了“牵尸谈价”。
  对李玉泉的指责,张轶认为,“李玉泉当时并不在现场,他并没有完全领会我的意思。打捞只是个过程,从打捞船开到现场,实施谈价开始,到尸体打捞上岸,拿到钱,这是整个过程。我的那张获奖作品,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捕捉的新闻要素最全的、最能体现挟尸要价这个过程的一个瞬间。”张轶为此质疑,“我实在不明白长江大学的李部长,为何在这个时候要出来说这个事情,我想知道他当时是否在现场。”
  对此,李玉泉回应:“我当时并不在现场,但事后找了很多在现场的人核实。”为了当面向李部长求证更多证据,《法治周末》记者多次前往他办公的长江大学行政楼,可从他同事处得到的结果都是“我们也看不见他”。而多次拨打李部长的手机,均是已转入“来电提醒”业务,无法直接联系。
  目前,双方争论的三个焦点在于:三位英雄学生尸体的打捞过程中是否存在挟尸要价?打捞过程中,是否存在因报酬问题导致的尸体打捞的一度中断?长江大学学生在岸边哭求下跪,打捞船员无动于衷这一情况是否属实?
  细究《“10·24”调查情况的通报》,《法治周末》记者发现似乎从中能找到一些答案:“八凌公司明知溺水学生系见义勇为遇难而不及时打捞,特别是因打捞资金未筹集到位时,数次中断打捞,明显违背社会公德。”根据这个结论,当地警方认为捞尸负责人、“荆州市八凌打捞有限公司”陈波的行为已构成敲诈勒索,公安机关依法将其治安拘留15天,并处1000元罚款。事后王守海也退回了陈波给他的530元劳务费。
  也许是基于这一点,8月23日,“金镜头”组委会调查组成员尹玉平向媒体透露,根据他们调查的材料来看,获奖照片《挟尸要价》所表现的基本事实没有问题,“照片存在造假”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但不同的人对细节有争议。
  就此,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贺延光认为,照片只是新闻事件中的一个细节,是你要价还是你的老板要价,没有本质区别。
  多方维权
  8月20日,王守海与湖北楚韵律师事务所主任彭德江律师签订了委托代理合同,委托彭德江全权代理他的名誉权损害赔偿一案。
  在王守海看来,自己做了一生好事。活到71岁的人了,却因“见死不救”的误传,使本来应列入“救人集体”的壮举,演变成为网上千夫所指、众人皆唾骂的“丑事”。不仅村里、镇上的人都在谈这件事,连村里远在千里之外广东打工的人都打电话回来问,气得他好多个夜晚难已入眠。
  为了不背着骂名入土,他只好通过法律,还自己一个清白。而究竟是以侵犯了他的肖像权还是名誉权来起诉张轶,目前他还没想好。
  王守海的代理律师彭德江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是,大学生和冬泳队员救人的崇高精神是值得全社会学习和敬佩,但在惩恶扬善的过程中,不能损害其他人的利益,把这个无辜的渔民伤害得这么深。这种行为无论是无意的还是故意的,均要承担相应责任。鉴于案情的特殊性,他将免费为王守海提供法律援助。
  而“挟尸要价”首发媒体《华商报》记者郝建国则在自己的博客中表示,当时并不在现场的长江大学宣传部长李玉泉,事隔近一年时间后,不顾英雄家属和长江大学数万师生的感受,称记者“误读照片,制造假新闻”,“无疑是继挟尸要价事件之后又一大丑闻”。并称不排除启用法律手段,追究李玉泉的民事责任。
  但让人诧异的是,这场风波中的主角张轶,因为这一张照片的屡次获奖,去年年底,被所在的报社扣发了工资和年终奖金。当自己的身份暴露后,还曾遭到过恐吓,有段时间晚上睡觉不得不在身边放把刀子。
  出于安全考虑,今年初,张轶离开了湖北荆州原先供职的单位,前往湖南谋生。但现在,因为全国媒体聚焦此事,他在湖南工作的这件事又暴露了。现在,张轶不得不考虑,是否还能待在湖南。(转载于中国民事执行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通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联系我们
公司简介 | 关于百叶龙 | 产品服务 | 法律声明| 隐私保护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手机客户端下载
网站运营:浙江简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广告热线:18599999946    站务处理QQ:491513048   TEL:0572-6666141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5029588号 软件著作权:软著登字第E0052470号 Copyright©2009-2023 WWW.CX-BB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东方绿洲律师事务所  沈学峰  律师  公安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5220200080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