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改革报记者/陆天然 牛俊彦 福州报道)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配备了特岗全科医生,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城乡居民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均高于国家要求
在福州台江区后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3岁的郭建业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得高血压14年了。在这里复查,每次医保卡刷掉30元,以前在三甲医院一次就要100多元呢。"
2011年底,福建省城乡居民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均高于国家要求的90%的年底目标。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数579.35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637.82万人,参保率达95%,新农合参合人数2450万人,参合率达99.28%,基本实现全民医保。福建省医改办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现在,城镇居民大多能用到疗效好、价格低廉的基本药物。有的地方住院费用较以前节省了四成。越来越多的城乡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医改带来的实惠。
"特岗医生"驻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强筋健骨"
自从龙岩市新罗区西坡社区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70岁的社区居民杨笑蕊得了小病就再也不用往大医院跑了。她说,卫生服务中心不仅配备了彩超等先进设备,医疗水平也有提高,而且还实现了药品零差率销售,看病更便宜了。
通过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2011年,福建省所有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逐步扩大到村卫生所。在此基础上,还创新"特岗医生"服务机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据福建省医改办负责人介绍,特岗医生是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设立的,采用特殊录用方式招聘的执业医师。2010年6月,福建省率先推出特岗全科医生制度,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1000名特岗全科医生。大规模培训特岗全科医生是要给社区、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人才。截至2011年6月,全省已经进行了530名全科医生岗位培训。按照规划,城市社区每万人服务人口培训3名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培训4名全科医生。老百姓就能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松溪县,通过实行"七个统一"(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业务指导、统一药品配送、统一财务核算、统一绩效考核、统一政策标准),推进乡镇卫生院与中心点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在大田县,大力推进城乡居民"免费体检"、居民的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超过55%。
在长汀县,按照"一切向基层倾斜,把80%的精力用到乡镇卫生院"的原则,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渗透到农村卫生院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全县共组建公共卫生服务团队81个计284人,由院长带队下村,服务团队上午处理基本医疗业务,下午进村入户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重点抓好重点人群健康管理,通过为65岁以上老人体检,全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9.23万份,建档率58%。
基层医疗机构的诊室清洁了,卫生器械升级了,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提升了。医疗中心站点、卫生院的大门口不再"门前冷落"了。
据福建省医改办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三年来,福建省各级政府不断增加投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基层就医条件,加强卫技人员培训、健全政府补偿机制。2009年~2011年共投入66亿元,其中支持73所县医院、600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000所村卫生室建设,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覆盖率达100%。今年全省已启动全科医生提升计划,对全省全科医生开展多种培训,让全科医生成为社区医疗骨干,引导群众小病在社区解决。根据福建全科医生提升计划,参加岗位培训的学员,必须在临床医院和社区基地实践3个月和理论学习1个月。而骨干培训,除了理论培训外,还要在临床科室轮转7个月和社区实践2个月。学员通过这些培训,将具备全科医学思维和诊疗能力。
打造"半小时医疗服务圈"卫生服务一体化惠及偏远山村
72岁的农民黄祖灿每天只需步行20多分钟,就可在松溪县祖墩乡登山村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点接受冠心病治疗。
祖墩乡登山村是距离松溪县城28公里远的一个偏远山村,全村人口1262人,目前有99.6%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去年3月,县卫生局在登山村村干部的协助下,出资在村部设置了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点,为该村及周边3000多名山村农民提供安全、及时的基本医疗服务。
群众在村里看病,既可以享受新农合,又可以享受"药品零差率"改革后药价大幅降低带来的实惠。
这样的变化,在松溪县实现了。2009年以来,松溪县探索在距离卫生院比较偏远、人口相对集中、集聚能力较强的中心村,建设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点,实行中心点与卫生院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方便了群众看病,有效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延伸到村,惠及群众。"谈及改革的目的,松溪县卫生局局长林建云表示,此举不仅改善了村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条件,规范乡村医生服务行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也巩固和完善了新农合制度。
这是继在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改革后,松溪县在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的又一积极探索。
根据规划,2011年~2012年,松溪县将新建源尾、溪后、周墩、竹贤等10个中心点,总辐射服务人口约7万人,联同全县8所乡(镇)卫生院和1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辐射服务人口5万人,基本形成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县域全覆盖的"半小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
福建省医改办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福建省三年来年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3.29亿元,配套省预算内资金2.68亿元,引导地方政府投入 33亿元,支持了包括3654 个村卫生室在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造建设,极大改善了基层看病就医可及性,给人民群众特别是偏远山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大手牵小手"建医疗联合体"周宁模式"领衔公立医院改革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八闽大地,不仅有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之一的厦门,又有诸如寿宁、屏南、周宁、长汀、武平等国家级贫困县。
2011年,周宁县政府试水公立医院改革,与市唯一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闽东医院共同组建了周宁县医院医疗联合体暨闽东医院周宁分院,合作定位为"大手牵小手"、国有股份制,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闽东医院派遣34名专家和管理人员到联合体工作,解决周宁县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甲的服务,二乙的收费;市级的医疗技术,县级的报销标准,来这里看病,我们比以前放心多了",医院内几个从周宁农村来的患者高兴地和记者聊着。
据宁德市发改委副主任、医改负责人章华翰介绍,医疗联合体可具体归纳为"一变五不变"。"一变"就是医院管理体制改变,成立由闽东医院和周宁县政府共同组成的董事会负责联合体的决策管理和监督,下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经营管理,形成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五不变"指党和政府对医院的领导地位不变,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不变;医院的公益性质不变;医院承担周宁县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指令性任务和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的职能不变;医疗机构名称仍保留周宁县医院不变,法人代表仍为周宁县医院院长;现有周宁县医院职工人事关系不变。
除率先实行医师多点执业外,联合体在新农合起付线方面也取得突破。此前,参加新农合的患者如在县医院住院治疗,起付线是200元,而在县外医疗机构是1000元。如今,参加新农合的患者在县医院与闽东医院之间双向转诊,无需两条起付线,只补差额。双向转诊实现病历资源和常规检查项目共享,在当地设立闽东医院专家门诊、可预约闽东医院专家。
宁德市卫生局副局长、市医改办常务副主任宋一凡告诉记者,新的周宁医改模式既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又引进了优质医疗资源,并形成利益共同体,群众受益,医院有出路。(《中国改革报》2012年3月23日头版首发)
点评:福建省的医改成效凸显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强基层",一个是"惠民"。
"强基层"的突出表现是一系列的创新性举措,比如实施特殊政策让"特岗全科医生"充实到乡镇卫生院;比如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落实乡村医生的补助和扶持政策等等。而"惠民"的表现方式更是丰富多采,比如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比如针对偏远地区患者的"半小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等等。医改实践做到了有力、有序、有效。
福建省通过先行先试,以点代面的方式使基层医改实现重大突破,运行新机制初步建立,不但极大改善了基层看病就医可及性,给人民群众特别是偏远山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十二五"期间持续深入推进医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