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床榻,是人类最息息相关的家具,因为一个人的一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光是在床上度过的。而床与榻概念分明,是元以后的事。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古典家具中的拔步床、架子床、罗汉榻、贵妃
榻,都是明、清,甚至民国时期的遗存,其中尤以清代的居多,无论是苏、广两式,还是晋、甬、鲁等地的古家具,床、榻都是重要的门类,并成为收藏家青睐的珍品。
何时有床榻?现已无法确切考实,但有关床榻的文献记载却很早,如《广博物志》中就有神农氏发明床,少昊始作篑床,吕望作榻的说法。由此,也可见床与榻自从问世时就是不同的家具。《说文》曰:
“床,身之安也。”《 诗• 小雅• 斯干》有“载寝之床。”很明白,床是睡觉用的,是卧具。但汉代刘熙《释名•床篇》云:“人所坐卧曰床。”《商君书》载:“人君处匡床之上,而天下治。”这里
所说的“床”,除卧具外,还兼有坐具功能。所谓“匡床”,据说是一种仅供一人坐用的方形小床。究其功能,“匡床”应该是一种古代的榻,故《淮南子•栓言》言:“必有犹者,匡床社庆,弗能安也
。”使用“匡床”一词的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由此推断,当时的床榻是不分的。
据考查,“榻”字出现于西汉后期,它一出现便是一种坐具,而且是从床中分离开来的家具。《通俗文》载:“三尺五曰榻,独坐曰枰,八尺曰床。”《释名》 亦云:“长狭而卑者曰榻。”当时的榻为
何貌?除古籍文字记载外,1949 年以后的考古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资料依据,例如五十年代发现的徐州矛村汉墓画像上的坐榻与辽阳棒台子汉魏墓壁画上的独坐小榻等。又例如七十年代南京象山七号晋
墓出土的陶榻等。它们的造型是一种低足的平台,有的还带有高围屏风,有的在屏风上还带有帐饰,且大多是供一个人独坐的。后来,随着榻床的分工细化与社会的发展,原先小型的榻,也随之大型化
了。关于这一点,我们现在可从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看到,图中有两件榻,其中一榻可同时坐五人,并绰绰有余,在它的左右与后面都装有围板,其基本构造与后来的明清罗汉榻相一致,
只是围板要高得多。
汉代以前人们是席地而坐的,并无椅凳家具,鉴于此,人们以床作坐具,并由此将“床”字延伸为椅凳的代用词。“胡床”,是汉代时从北方少数民族传入汉民族的一种折凳坐具。《稗史类编》说:“
胡床,合交椅是。”《风俗通》 也云:“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胡床虽与榻同为坐具,但已发生了本质的区别。榻源于床,人坐其上为盘足坐,或跪足坐,而胡床却是重足坐,因
而在后来的岁月中,胡床便成为中国椅凳的鼻祖。另外,“床”字在汉代的指义,除卧具与坐具外,包含性很大,其他用具也有称床的,例如居床、欹床、册床、梳洗床、火炉床等。
中国的床榻如此,西方家具中的床榻也如此,而且所起始的时期与中国大致接近。例如与中国汉代年代相近的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都产生过卧榻。在古希腊,卧榻(Kiine )又称克里恩或躺椅,它的形
象多次出现于古希腊的瓶画中,它既是主人就餐的躺椅,又作为迎宾时主人的坐位,而且还是主人就寝的床铺。与中国的卧榻不同的是,古希腊的榻的两头或一头有床靠,可以作为支撑,让主人斜椅其
上,而铺上厚厚的软垫,更是舒适气派。榻的框架和四腿通常为大理石或青铜制成。古罗马的榻(tectus)又称泰克塔斯,其实它也是一种躺椅,与古希腊的榻一脉相承,用途也基本相似,可作用餐、休
息,也可作睡眠用。西方躺椅式的榻,一直延续了下来,中国清代广式家具中的贵妃榻,或者叫美人榻、小姐榻,就是受西方的卧榻影响而产生的中国卧榻。
些文由转载至天一美家:www.sztianyi.com
|
|